栏目导航
近在咫尺的AI人生CES 2024观后记
文章出处:行业新闻 发表时间:2024-01-21 08:34:31
一年一度的CES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于2024年1月9日至12日(当地时间)在美国内达华州拉斯维加斯举办,今年我们《电脑报》也派出了前方记者对本次展会进行全方位探馆报道。
但考虑到当大家拿到报纸看到这篇文章时,CES 2024已经落下了帷幕,作为报道了十数年CES的“老媒体人”,今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工智能”的无所不在——无论从展会宣传到各大品牌的Keynote,AI终贯彻其中,甚至连展会主视图都是由AI生成。而且AI和大数据、云计算不同,它的C端属性明显更强,更容易被众多购买的人所感知,所以在2024年,人工智能究竟能从哪几个方面影响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呢?
什么是AI PC?在架构设计上来说,AI PC和传统PC的区别就是嵌入了AI芯片,形成“CPU+GPU+NPU(专用AI神经处理单元)”的异构方案,简单来说就应该更高效将AI转化为生产力的PC。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在没有AI PC概念的时候,我们不也照样在做AI么?
没错,但AI PC出现之前,是AI大模型主动去贴近硬件,以各类生成式AI为例,大模型需要借助大量辅助手段,来提高硬件的生成效率,比如显存较低的GPU对Stable Diffusion支持就不太好,需要加载一些优化手段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而AI PC概念的形成,意味着硬件厂商开始注重,甚至已经将AI优化作为研发重点,高通首席执行官 Cristiano Amon甚至强调不久后全球芯片制造商都将全面转向AI推理领域,其中采用专属NPU计算单元就是关键,所以今年的AI将以配置更亲民、工作更高效的形态出现。
而且PC市场经历了2021~2023年的持续低迷,产业链急需一个新的发力点来带动出货量增长,AI就是看上去前景很不错的“救命稻草”——低延迟+隐私保护拉动大模型本地化需求,让AI PC具备有望解决行业痛点的边缘算力,有机会成为首个大批量落地的AI终端,更重要的是AI PC能在PC用户端实现部分AI应用,有望拉动大量PC换机需求,或可带动PC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所以在CES 2024上,英伟达、英特尔、AMD这三大PC硬件算力上游都做出了表率。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2023年凭借GPU市场强势表现,在AI领域大展雄风的英伟达,在CES 2024上发布了GeForce RTX 40 SUPER系列新产品,并正式对外宣布已优化的软件、库及工具,甚至宣称“在不使用NPU的情况下,仍能让PC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以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微星等合作伙伴发布全新RTX AI笔记本电脑为例,与使用NPU相比,RTX AI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可提升20~60倍。”
此消息一出,英伟达当日股价大涨6.4%,522.53美元/股的价格也创下了品牌的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可见长期资金市场对其在2024年发展前途的充满信心。而且英伟达在AI领域最大的护城河还不在消费端,而是在算力端,也就是大模型训练端,其CUDA软件生态和专用硬件加速器占据了各大数据中心的主导地位,所以在AI PC的发力对于英伟达来说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
英特尔在CES 2024上也一如既往的高调,以去年年底发布,采用Chiplet工艺、内置NPU芯片的酷睿Ultra系列打响AI PC的第一枪,紧接着又发布了第14代酷睿家族,据介绍,2024年,超过60款搭载英特尔酷睿第14代HX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机型即将上市。
相较于GPU更擅长的AI大模型训练,AI PC更靠近C端应用的是AI推理,而AI推理过程涉及应用已经训练好的模型来进行决策或识别,擅长复杂逻辑处理任务和控制流任务的CPU在理论上只要优化到位,就足以高效率地应付诸多推理场景,这才是英特尔对新处理器有信心的关键所在。
而且英特尔还宣布将推出基于AI PC技术的汽车人工智能芯片,与高通、英伟达展开直接竞争,预计首批芯片将于今年年底推出。
是的,你没看错,英特尔的AI PC还要进军车载电脑,英特尔汽车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Jack Weast在CES 2024上宣布,英特尔与吉利旗下高端品牌极氪汽车达成合作,极氪将成为全世界首家采用英特尔汽车AI芯片的汽车制造商。所以AI PC的概念并不局限于PC,它的延伸性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和其他两家一样,AMD在CES 2024前夕发布了自家全新的锐龙8000G系列APU,和英特尔Ultra系列一样,首次将NPU引入台式电脑处理器。事实上AMD在AI领域的反应速度确实不如英伟达和英特尔这两大竞争对手,AMD CEO 苏姿丰就曾表示“英伟达现在占有大量市场,但是我们大家可以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
结合锐龙8000G系列和去年12月发布的MI300系列,AMD算是补齐了产品线布局,但其硬软件生态都比较新,虽然在发布会上声称强于英伟达对标产品,不过很快就收到了英伟达的实测回应,因此AMD在AI PC领域还属于追赶态势。而AMD的优点是它属于CPU和GPU双线并进的类型,发展灵活性较强,长期资金市场依然很看好AMD的前景,甚至大幅调高了未来12个月的股票目标价。但无论如何,以专注于复杂逻辑决策的CPU为核心处理器,集成NPU与GPU担任辅助算力支撑的格局已形成,C端的AI推理门槛逐步降低也是必然。
虽然只经历了短短数年,但AI算力的变迁或许就是以CES 2024为契机正式展开,但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人工智能的算力负载从生产到应用也是以流水线的形式表现的,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算力,而利用这些大模型进行推理同样也需要算力,2023年的市场见证了大模型的威力,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加入到了大模型“炼丹”的行列中,而“丹”炼好了总要有人用,所以2024年的AI算力向消费端迁移也就成了必然,这也是各大上游发力AI PC的原动力。
而AI PC作为边缘算力的代表,明显只是AI精简化的第一步,从目前的发展形态趋势来看,未来的AI边缘算力必将覆盖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以及物联网等领域,高通、联发科等上游厂商也会持续发力,AI的概念届时就会逐渐淡化为一种应用模式,从这个方面来看,AI推理市场规模超越AI训练市场就是大势所趋。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2025年50%企业数据将在边缘端创建,跨越数十亿台设备,AI大模型的推理有望批量在终端设备进行,而不是在远程服务器或云端。
事实上目前AI PC的发展很像智能手机系统的早期,在硬件性能能够完全满足更为丰富应用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技术更新迭代,使得用户交互更便利,提升用户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产品迭代。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系列的升级都是“无损”的,以前能做的事情,AI PC都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还能结合AI应用提高效率。虽然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一定的学习成本,但经济成本的变化并不会太大,所以我们也正处于PC市场厚积薄发“量变引发质变”的关键时间节点,人工智能大概率成为继游戏之后的又一个PC发展新锚点。
定位时空计算硬件的苹果Vison Pro让不少人将目光重新凝聚在MR领域,而在CES 2024上,诸多厂商展示了旗下最新MR的产品及未来的规划样机,如创维数字新一代PANCAKE2、NOLO展出升级款可穿戴交互指环及VR一体机……平淡许久的元宇宙被众多XR产品推开了大门。
近几年的CES展会上,VR、MR、AR总能成为市场和大众关注的焦点,但总让人感觉离“引爆全场”差那么一点氛围,而今年,随着苹果Vison Pro的预先亮相,从芯片到终端企业在CES 2024争相展出各自旗下XR新品并公布相关平台建设进度,让整个XR领域给人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
在上游芯片方面,高通第二代骁龙 XR2+,目标直指XR设备,采用单体式设计的第二代骁龙 XR2+底层性能相当强悍,相较第一代骁龙 XR2+,其CPU频率提升了20%,GPU频率则提升 15%,同时带来了25%的性能提升以及50%的能效提升,包括AI性能也提升了整整8倍。
具体落地到XR终端产品上,其关键提升主要在于“支持最高 90FPS 4.3K 单眼显示分辨率”和“支持超过 12 路并行摄像头,延迟仅 12ms”两个方面,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4K将成为头显设备的“及格线K分辨率”带来的,将是画面精细度和代入感的极大提升,单眼4K显示的头戴式眼镜设备为体验者带来极强视觉冲击的同时,必将推动XR领域爆款设备和应用的诞生。
CES 2024上人气极高的索尼XR头显便是搭载了最新的高通骁龙XR2+Gen2处理器,配备了4K OLED屏幕,通过6个摄像头和传感器进行空间识别。索尼首席执行官Kenichiro Yoshida还表示,它将提供清晰的观看体验和3D设计的直观交互,这是一款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设备,类似于索尼的专业级相机和设备。
CES 2024作为电子科技行业的风向标,MR领域高通在4k单眼路径上的底层支持有望推动海内外新品持续升级,众多品牌MR硬件和内容体验方式上新,而苹果、索尼、三星等头部品牌的号召力和经营多年的庞大生态,也能有望为MR输送优质应用,扩大MR应用限制范围和场景,进而让XR领域在2024年迎来爆发式增长。除了索尼外,高通指出,XR2+ Gen 2将为Immersed的Visor、三星即将推出的头显、中国市场的YVR头显等产品提供支持。
总体而言,Apple Vision Pro的发售的确是将XR领域的气氛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高通新款虚拟现实/混合现实芯片骁龙XR2+ Gen 2的出现,为整个XR生态的快速成长打下了基础。
CES 2024上,国内MR企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包括XREAL、大朋VR 、NOLO、HTC VIVE、京东方等国内MR领域代表企业均拿出了最新产品到CES 2024上展出,其中,号称“超强全能,无限潜能”的XREAL Air 2 Ultra、正式亮相的“大朋E4企业版”以及聚焦MR功能的NOLO SONIC2 PRO均成为场馆内关注的焦点。
相对于终端硬件产品,中国阵营企业在CES 2024上的MR“赛道”之所以让人关注,更多在于他们同步展出了MR产业链及针对内容打造的软件工具,如京东方在发布XR混合现实一体机、32英寸光场裸眼3D显示器的同时,还展出了业内首个双滑卷OLED显示,以及搭载Mini LED背光技术的曲面显示屏,而创维科技也发布了生产力工具PANCAKE 1,进而构建国产MR大生态。
从软件内容到硬件产业链,国内覆盖了ToF模组、视频桥接芯片、Micro OLED屏幕、3D内容制作等全产业链领域,随着苹果Vison Pro这类现象级产品的出现,整个XR产业链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 ,而在Micro OLED屏幕、Pancake光学方案等领域,京东方、欧菲光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更能获得一定话语权。
“没有AI技术展示,都不好意思来参会”——CES 2024的各大展台,将“无AI不科技”贯彻到底,如何将AI功能融入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成为参展商最大的卖点,相对人气爆棚的XR领域,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更加微型的穿戴式设备也成为AI落地的重要阵地。
国内企业NOLO打造的可穿戴XR交互指环NOLO RING摆脱了传统VR大手柄的笨重外形,解决了目前XR交互中使用电子设备作为控制器发生的由于IMU水平参差不齐、手机发热等导致的交互体验效果难以保障的问题。与传统按键交互方式相比,交互效率更加高。同时可穿戴化的设计解放用户双手,可实现更为丰富和自然的交互方式。
目前NOLO RING可用于XR交互、车机控制、2D/3D屏幕交互等多个场景
而在智能手表领域,Garmin佳明一口气斩获CES 2024六项创新大奖,除智能系统能赋予用户更好的交互体验外,运动和健康监测成为智能手表再次受到关注的原因,如血压监测和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关注,而同AI加持之后,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往往能针对用户健康提出更多建议,充当用户私人健康管家的同时,也赋予智能穿戴设备更多价值。
随着技术迭代,人们有机会看到加持增强人工智能功能的更小、更智能的桌面家电产品,而更多科技公司正在以AI打开新的突破口,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科技变革。在AI赋能之下,消费电子也有望一改颓势,为整个行业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不过AI+融合热潮之下,依旧有不少人保持了冷静。研究机构ABI Research首席研究官斯图尔特·卡劳(Stuart Carlaw)认为,没有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无法讲故事,但现阶段消费科技公司在发展AI技术的过程中就好像“盲人摸象”,不知究竟看到了什么。而在咨询公司D2D Advisory的一份报告中,该公司CEO杰伊·戈德伯格(Jay Goldberg)表示:“消费者喜欢类似ChatGPT这样的聊天工具,但将它安装在设备上对消费的人的好处还不清楚。”
如果说智能穿戴设备同AI的融合,成功实现用户健康的实时监控,那智能家居同AI的融合,则让人们看到了全屋智能的发展方向。
CES 2024会场上,科勒旗下新型浴室通风设备Atmo Fan则用于提升舒适度和改善空气质量。其可对温度和湿度做测量,并在湿度较高时自动开启。用户可预先设定开/关时间,并对默认风扇速度、照明亮度和色温、自动模式湿度和温度阈值以及夜灯设置进行自定义偏好设置,极大提升用户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极米展出的XGIMI Aladdin则将吊装投影和智能家居吸顶灯合二为一了,这样就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使用时投影仪和照明设备相互干扰。据了解,极米 XGIMI Aladdin 已经获得了 CES 2024 创新奖。
科沃斯地宝X2则打出了“一站式家庭清洁中心”的概念,解放用户双手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室内地板清洁的效率。而除了这些小家电不断推陈出新,海信、三星、索尼等家电巨头同样为旗下彩电、冰箱等“大物件”整合了AI系统。
对于智能家居行业而言,AI操作系统乃至大模型的搭载,不仅提升设备交互体验和智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打通全屋智能家居设备的数据互通,进而为用户及家人提供更舒适的智能家居体验,而从硬件销售向服务的转型,也是各科技和家电企业谋求的“蛋糕”。
作为全球科学技术产品发展的“风向标”,过去几年CES重心都已经从个人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转向智能汽车。哪怕高级别无人驾驶仍然迟迟无法落地,主机厂、供应商都还是会在辅助驾驶功能、智能座舱上加码。而今年,当AI这个当红炸子鸡慢慢的变成了公认的game changer,正在跨越各垂直领域,但主机厂们却显得冷静了很多——“能上车、能体验”要比无边无际的智能化承诺更重要。
往年大家都希望在CES看到比普通车展更酷炫的展品、技术,毕竟这可是CES的“基因”。况且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国内外各种模型如同雨后春笋,让人们看到久违的颠覆性科技苗头,炒了一年多,大家自然也想知道AI现在能在汽车行业深入到什么程度。
如果是抱着这种想法,今年可能会有些失望。AI虽然能模仿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但它依然不够成熟;而汽车与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在行业对于安全性的苛刻追求下,让AI直接参与关键环节比如无人驾驶,还是太超前了。
况且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主机厂也更倾向于能量产上车的技术。像宝马去年CES展出的是基于全彩Elink技术的变色车衣,今年已经变成了基于大语言模型(亚马逊Alexa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打造的全新语音助手,和让用户在座舱内体验更丰富的“XREAL Air 2”AR眼镜。
换句话说,这都是在智能座舱范畴做文章,而这也是多家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共同选择——在车内的影音娱乐设施、车辆个性化等低风险场景大量应用AI,但在驾驶这样的场景就要再等子弹飞一会。
AI在汽车上的应用很具体,比如大多厂商选择和科技公司合作,将类似于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融入到车机中。
比如梅赛德斯奔驰展出的新版“MBUX虚拟助理”,就是基于MB.OS操作系统和大语言模型,让用户与“助理”的语音交互更接近人类对话,也就是更自然。同时,MBUX还加上了3D游戏引擎处理器,语音助理还能有虚拟形象,据说会有丰富的感情、表达不同情绪,但这个还只存在于视频中,现场也没有具体的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MBUX的3D游戏引擎合作商:Unity Technologies。这家位于美国旧金山的软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引擎公司,支持了市面上近七成的手机游戏,腾讯、网易、米哈游、美国艺电(EA)、暴雪等全球知名游戏公司都是其忠实客户。有了3D游戏引擎,再加上AR、VR技术,MBUX未来还会把路线指引和驾驶辅助相融合,将复杂的3D道路环境信息、导航信息与本车动态信息实时呈现在车内大屏上。
它的上车时间表比较清晰,据奔驰透露,MBUX语音助手将和奔驰最新MMA平台量产车型一同正式发布。
另一家德国车企大众,是真的要把ChatGPT装进坐舱内。在CES展会上,大众首次展出了搭载最新IDA语音助手的汽车。这个助手会比以前的语音控制智能点,模糊的语音命令它也能听懂,比如你说冷,IDA会主动调高车内空调温度;如果它的本地系统处理不了某些功能需求,或没办法回答用户问题,IDA还会求助云端大模型。
据大众公开信息,IDA是基于汽车软件供应商赛轮思(Cerence)的Chat Pro,而赛轮思的车载语音助手是和微软的大型语言模型相结合的,用户都能够在汽车中利用微软Azure OpenAI服务直接访问ChatGPT模型。赛轮思官方表示,已能将ChatGPT无缝集成到车企的语音和人机交互界面。如果成功上车,大众将是第一家在多款车型提供ChatGPT功能的主机厂——此前奔驰、宝马、福特和Stellantis等主机厂都曾将ChatGPT融入到某些车型中作为测试。
大众的时间表更快,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新的信息娱乐系统就将逐步搭载到ID.7、ID.4、ID.5、ID.3、全新途观、全新帕萨特以及新款高尔夫等车型上。
有业内人士预计,相比于过去只能接受清洗指令的语音助手,有大模型加持的AI聊天机器人肯定会大幅度的提高人机交互体验,或者直接成为一个语音搜索引擎。等到大规模上车后,用户使用的频次可能会成十倍的增长。
但是依照我们以前的研究报告,大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海量的算力以及精调的算法才能实现智能涌现。数据车企已经存了很多,算法也不再是问题,那算力该如何来解决?现在看,由于大模型需要海量的算力支持,所以车企智能将其部署在云端——就像大众的IDA。
但这就会涉及到一个痼疾:响应速度慢。当你开车进入或刚出车库,或者行驶到其他没有网络的区域,系统就会无法响应。一些国内车企,比如吉利和百度的合作品牌极越01车型,它们的解决方案是在车上搭载一个经过针对性训练的、规模较小的模型,这个模型仅仅基于车载算力。
除了大模型,车企当然也带来了一些硬件技术创新,比如韩国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现代摩比斯展出的能让车辆向任何方向行驶的“e-Corner”系统。在展台上,搭载了“e-Corner”系统的汽车的四个轮子都能转动90度,而后能轻松实现轻松的定远旋转。
这是因为“e-Corner”系统采用四个轮毂电机,制动、电控转向以及电子阻尼器都集成在每个车轮单元内,完全脱离了传统底盘设计,也无需转向柱,那么每个车轮理论上都能实现独立加速、制动和转向。这不就是真正的“四驱”?除此以外还有可实时显示前方道路路标的大灯、以及采用全息光学元件的显示器等等。
但是,包括大模型上车和上述的硬科技,估计浸淫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已久的消费者们可能会有点不以为然:这不都早有了吗?
确实,大模型上车,前有百度后有吉利。去年集度汽车就宣布将融合百度文心一言,要打造针对智能汽车场景的大模型AI交互体验;刚上市的吉利银河E8搭载的是吉利自研AI大模型,称能轻松实现0.23s极速响应,并支持全车多人同时对话。
而原地掉头的能力,比亚迪仰望系列也先量产上车,且不分路面;华为问界M9已经把灯光与辅助驾驶功能结合,比如弯道光毯照明、车距提示、变道提示以及无人驾驶提示等。
2022年下半年才成立的索尼和本田的合资公司SHM(Sony Honda Mobility)去年CES展出了首个电动车品牌Afeela,并公布了一款原型车。今年这辆车虽然还是没有上市的意思,但是概念车展出的方式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由索尼人工智能机器人业务高级副总裁川西泉(Izumi Kawanishi)用PlayStation 5游戏手柄遥控登台亮相。没错,川西泉就是去年评价“中国电动车不过是在重新排列智能手机图标,并没什么技术层面的惊喜”,引发了大量争议。
往事先放放,再看Afeela的进展。虚幻引擎和坐舱内玩游戏去年都已经展示过,今年的概念车配备了超宽带传感器和摄像头,既能在车主进入车内时进行身份验证,还能在开车时,360度检测车身周围环境,观察交通状况并根据高精度数据帮助驾驶员通过提前动作规避风险。索尼的传感技术是想把车变成真正的“移动眼睛”,来提升安全性,这一定还是值得关注。
Afeela线年,在新能源车迭代极快的背景下,Afeela能否取得成功?1月10日的媒体年会中,《电脑报》记者向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添田武人抛出疑问,他表示:“索尼重心不在于建立汽车工厂,而是利用自身在智能硬件、系统软件、移动服务平台方面的优势,拓宽多元化的赛道。”
宠物不会说话,但AI通过汇总宠物各种活动数据可以提醒主人关注宠物的不正常的情况。而这款设备同时还能持续监控宠物的位置避免宠物走失。Invoxia公司推出了一款 Minitailz 智能宠物追踪器,这是一种专为猫狗设计的“AI 可穿戴设备”,售价为99 美元(约 709 块钱),每月还需支付8.3 美元(约 59 块钱)订阅费,否则就没办法使用服务。
Minitailz 追踪器可以通过内置的一体式 GPS 及健康追踪器,可以固定在现有宠物项圈上。能辨识宠物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步行、跑步、抓挠、饮食和食欲、吠叫和休息等行为方式的汇总,还能结合宠物的呼吸频率和心脏体征,利用 AI测量宠物的健康情况,从而提醒主人自家猫狗有几率存在的健康问题。
而内置 SIM 卡及地理围栏功能,允许宠物主人持续监测宠物位置,绘制宠物行动路线,避免宠物走失,当宠物离开围栏将会给主人发送警报,而配备 500 毫安时电池足以提供数十天续航。
一家名为 Flappie 的瑞士初创公司在 CES 2024 上展示了一款有趣的宠物配件,可以有效的预防猫把老鼠带回家。
这是一款人工智能(AI)加持的猫门,如果小猫试图从外面带回捕获的猎物,该门就会自动锁定。在门朝外的一侧,AI 猫门配有一个运动传感器和夜视摄像头。Flappie 表示,公司已编制了一个“独特且专有”的数据集,着重关注多样性——可以检测不一样的种类的猫和猎物,并在各种不同的照明条件下拍摄。
此外,门内侧有一些手动开关,用户都能够手动锁定和解锁猫门,以及关闭猎物检测系统。Flappie 表示,宠物会因此接受训练,携带东西时没办法进入,而当它们丢下猎物时,门会立即打开。但是在实验中已经有聪明的猫想到了办法,它会放下老鼠,打开门,然后再把老鼠捡起来跑进去。因此,其人工智能检测系统的准确率超过 90%。也就是说,还存在小概率让老鼠进来的情况。
Flappie 还在其猫门中加入了芯片检测功能。因此,如果宠物已植入微芯片,用户就可以将猫门设置为只为特定宠物打开。该猫门也能够最终靠手机 App 控制。这项产品将首先在瑞士和德国推出,并在扩大生产规模后扩展到其他地区。
国外的宠物主人为之家宠物开的门还会受到郊狼、浣熊、老鼠的误入,因此与 Flappie想法类似的还有Pawport的宠物门,只有通过宠物身上的芯片或项圈才能打开这扇门。
喜欢用相机“打鸟”(用长焦镜头给野生鸟类拍照)的群体在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中有着不小的比例。
现在Netvue的AI鸟类喂食器让鸟儿愿者上钩。这款喂食器配有高清摄像头,可以挂在树上、窗台上,它能够最终靠太阳能板扩展配件功能。当不同的鸟类前来觅食的时候,摄像头就会把这些鸟类生动的画面实时记录下来。因为鸟类也有领地意识,一般同一只鸟会常常会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对用户来说就像是养了一只宠物。
它利用AI可识别逾6000种鸟类,通过识别结果在APP中查找鸟类的详情信息和介绍。同时它可以准确识别松鼠,你能打开内置的灯光和警报器驱赶松鼠或者通过麦克风说“走开”。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